教学管理

> 教学科研 > 教学管理

职普融通实验项目介绍

发布时间:2011-09-13

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

“职普融通”课程改革实验介绍

    一.研究背景

   “职普融通”教改实验的理论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,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·加德纳(HowardGardner)在1983年提出的。加德纳认为:“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元智能,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”。

  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,社会的建设需要各种人才。能力和学历被提到同等高度,被人们所重视。“职普融通”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,让社会和学生家长在实践过程中,逐步扭转错误观念,使其回复到对教育的真正功能的认识上来,那就是:“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”,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。

   二.实验级别及参加人员

   1.本实验是属于区级实验项目。

   2.学校成立实验领导小组。由校长担任实验领导小组组长,组成校级实验领导小组指导实验工作。

   组长:贺士榕

   副组长:徐明松

   组员:黎军王钢李质君赵宏宇齐新

   3.学校成立实验工作小组。实行组长负责制,选取一名有责任心、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校级领导负责“职普融通”教改实验项目。

   组长:黎军

   副组长:王钢李质君赵宏宇齐新

   组员:孙铁良李力王璐陈德惠张锐韩柳实验其它参与人员

   三.研究内容

   “职普融通”教改实验项目兼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两种办学性质,目的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出有利条件,改变以往的中等职业教育的“终结教育”模式。

   1.探索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,实现职中有普、普中有职”的“职普融通”教改模式,制定学生多元发展方案。

   2.以课程融通为核心,建立具有“职普融通”特色的课程体系,编辑整理适合“职普融通”实验班学生的特色校本教材。

   3.建立凸显“职普融通”特色的评价体系与相关管理制度。

   4.进行实践研究,课例及案例研究,整理具有较高水品的教育、教学论文集,探索“职普融通”的有效途径。

   5.结合近十年的改革实践经验,点面结合,统计近三年每年三个出口的学生数量,通过毕业学生调查问卷,总结三个出口的成功与不足,为以后的实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。并通过典型案例的提炼,为“职普融通”教改模式下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借鉴。

   四.阶段小结

   1.共计五次修改完善“职普融通”课程改革实验实践研究方案。项目负责人向参加实验项目的全体成员宣讲实施方案,布置任务、责任到人,全面启动实验工作。

   2.聘请杨文尧、张俊英、裴松年、郭璋、苏均塘、孟万友、葛昆麟、王力军八位职教、普教教学专家作为“职普融通”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专家顾问团成员。

   3.在原有市场调研的基础上,实验教师进行了国内外育人模式文献搜集工作,完成了文献综述撰写工作,为学校职普融通改革实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。

   4.学校积极与北京市信息职业技术学院、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、北京市汇佳职业学院接洽,基本达成中高职对接意向,拟通过自主招生途径解决80%左右学生升入高职学院问题。

   5.“职普融通”实验班学生(高二年级)5月份参加“电子商务师”资格证书考试,取证率约为90%。

   6.召开工作推进会、研讨交流会、培训会共计12次,参加人员包括校领导、任课教师、外聘专家、高三学生及部分家长共计709人次。

   7.实验物化成果丰富,包括一篇文献综述,二十篇“职普融通”课程改革论文、研究课例、教学反思等。